时代花木花艺培训学校【官网】

花道美学|中日花道家眼中的东西方插花

发布时间:2020-05-25 22:21

插花从起源和发展的风格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 即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式插花,和以欧美各国为代表的西方式插花。

东方插花注重线条感, 具有用花量少、追求线条、色彩淡雅、富有意境的特点,着重于天然姿态美,插花用色淡雅、以幽雅见长, 一般只用二三种花色、简洁。

西方插花讲究强烈的美感, 具有用花量大、注重几何造型、色彩浓艳、富有理性的特点,给人以奔放热烈的印象。

东西方插花差异的产生,源于其各自的文化差异。比如地理环境、哲学思维、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是一个大的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去研究。

谈起西式花艺,大家一定会想起花束,庆祝朋友的生日、纪念日、情人节等等一些重要的日子,大家都会第一时间考虑送上一束新鲜的花来表达心意。

在时下流行的西式婚礼上,从新娘的手捧花,到大型的鲜花拱门和用鲜花布置的餐桌,都衬托出喜悦幸福的气氛。

东方花道的花道师插置好之后,却是新的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静静地观赏它们从含苞待放到盛开到枯萎的整个生命过程,更多地表达的是寄情于植物的一份心境与体验。

西式花艺更多的是气氛的烘托,而东方的插花却更像是关于时间与生命痕迹的记录者。

1.器皿的使用


西式花艺对器皿的选择形式多样,但大多以偏西式的器皿为主,甚至可以不用花器,例如我们上面提到的手捧花,还有婚车装饰等。

东方花道里器皿有很多古典造型,对材质也有要求,在古典插花里以铜器、上等瓷器和竹藤器三大类器皿为主。东方花道里花器是插花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常被比喻成大地。

2.造型

西式花艺以色彩与造型夸张而凸显艺术的表达方式,造型上受西方的立体构成观念影响,追求变异及视觉的刺激和冲击效果。


花道在色彩上崇尚自然的法则,造型典雅,线条优美,重写意,讲究情趣和意境,不求量多色重,但求韵致与雅趣。造型上对创作者有着基本艺术素养的要求,尤其是对空间感的把握与设计是其要点。

3.文化

西式花艺主要要点在节日气氛的烘托下以及对花本身美的关注,注重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


东方花道在近千年的发展演变中,不仅注重对植物自然智慧的追寻,更承载着千年来人类生活起居变化的文明进程,是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学科。“若以常见的料理来形容西式插花与日式插花的差异,那么前者是加入了浓厚的酱汁调味料、食材丰富多样的法国料理,而后者则是重在洗练出食材原味的日式料理。

在西式插花中,将众多花材如同编织地毯般组合交织,再以作者的喜好设计造型,如法式料理般崇尚的“相加”之美;因此相对,日式插花强调作为素材的每种花材的个性,不会如西式插花般选用大量素材,甚至要削去多余的枝叶,突出花的轮廓以加深印象。日式插花如同日式料理,崇尚“减法”之美。

这种表现方法上的差异来源于发散思维的差异。西式插花的思维可以如此理解:就像布置一场婚宴的花艺装饰,要考虑到新娘渴望演绎出最美的瞬间,因此,要尽可能多地使用正在盛放的花朵,运用相加的手法来装饰。

而日式插花的思维则不同,它推崇的是“含苞待放的花蕾”。用盛开的花也无不可,但与此同时会尽可能地多留些花苞。这是因为日式插花的本质在于“变迁”。花苞形态下的花材逐渐绽放,盛开之后迎来凋谢。静观一朵花的生命变迁,直至生命尽头的过程,这便是日式插花的哲学思维。

若是如同西式插花一般,以相加的技法组合捆缚花材,花苞绽放时就会挤压到临近的花材,改变作品整体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花材若是过多,突出每朵花的轮廓这种相减的手法,就是为了看尽随着时间变化花朵生命变迁的过程。

在日式插花中没有瞬间的绚丽。插花动作结束的瞬间并非作品的完结,而品赏也不是在花儿鼎盛之时。日本人认为,无论男女老幼,人的生命都是平等而不可替代的。花的生命与自我的生命重合在一起,要平等地珍惜宇宙中的每一个瞬间。插花,不只是单纯的装饰物,它表现的是生命本身。

西式插花与日式插花无论在表现目的还是价值观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即使如此,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如法国料理受到日本料理的影响,产生了重视食材原味的法式创新料理一般,日本料理也开始使用法国食材,东西文化得到了交汇,互相影响。

如前所述,基本而言,西式插花采用的是加法,日式插花采用的是减法。可以说,西式插花是利用绚丽的花材堆积的“面的艺术”,日式插花则是削去多余枝叶,凸显花枝走势的“线的艺术”。两者虽然有着明显的差异,最终却巧妙吸收了彼此的长处。

明治时期,日式插花技法被引入西式插花中,蕴含“线意识”的“线型插花”流行开来。同一时期,尺寸短小的西洋园艺植物随着西式插花技法一起传入日本,此前将单一花枝插入瓶口的做法,逐渐向平面的多边式转变。于是,诞生了一种花材宛如在花器中盛放的新花型“盛花”。这种技法其实是融入了“平面”的意识。

两种插花技法逐渐靠近,相互融合。近年来,西式插花与日式插花的明显分界渐渐消失。时至今日,可以说我们已经很难明确地将两者区分开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